这是我关于投资的一些故事,权当故事来听,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发文。虽然我是做投资的,但是我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不敢随便造次,怕说出来的东西是错误的,害了人,造了孽。这么多年,我都是秉承着一定要少说话,多学习,克己少言。因为目前已经离职专心只做二级市场,说白了就是炒股票。现在有时间可以整理一些我经过的几家公司,有民营企业、国企、外企。我简单做个梳理,我不是什么MD等高级岗位,是哪种干活的对整个投资过程也是全程经办人。我写这些希望看到的人,或者对投资有兴趣的人,可以做个了解,这也是帮助人,克己是小乘,现在知道的跟大家说是大乘。下面开篇正题。
投资一般都是从研究员做起的,当然你可以一直做研究员。那是二级市场的,一级市场都是要做投资的,不是单单写个东西做个参考,你要知道整个流程,知道怎么做尽职调查,怎么估值,怎么把各种法律文书拟出来,怎么联系外界中介机构。国企还有国资委的批复流程等。然后以最大的概率保证你的投资是经得起时间检验,最后给你带来收益的。
1、国内某XX集团:这是我回国后第一份工作,那时候XX集团并不像现在这么声名鹊起,号称中国的巴菲特云云。也不是那种有非常完整的投资流程和体系。至少投资方向的细节都是没有的。后面它确实做了很多尝试,包括高薪招了大摩的香港MD等等。那都是后话。我只能说它前期视野是有很大的障碍的,包括它对外围国家判断的不准确,致使我所在的板块错失了韩国、印度的投资机会。因为那时候已经距离现在8年了,投资的逻辑还不是现在的所谓智能制造、互联网+、物联网、高尖端芯片等。但确实我把带我的ED的额度建议成了这个方向。他直接否定了我,让我筛选基础设施、制造业。而且只要ROE能达到5%以上的,债券最好。我花了几个晚上来翻阅韩国的各类研报、不断的做着调整。后来全部被否掉了,又看上了OECD国家的新加坡。因为我所属的板块属于制造业,国内过剩,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缺匮乏的,比如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我曾写过一篇关于这个行业的变化的报告,2012年写的,之后把印度二级市场此行业的企业都找出来做了财务指标的对标,然后选了几家可以投的。再然后是,大老板说不投了。总之我觉得错过了的也是经验,后面明显发现已经开始纠偏了,无论是方向、收购标的都有明确的方向。但其实还是原有几个板块的延展。不得不说投资后能够迅速IPO的能力,同样圈子里都不看好的,一投就中,除了老板的视野和进步,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有很多优秀的有能力的,可以带来资源的投资人才!
我其实特别想写的详细,但是又不得不写的大概一些。挺抱歉的大家凑合看吧!
2、XX投平台: 因为之前的投资一直不顺畅,到了14年行业大洗牌,不得不面对转型,整个公司都变动了,我也就换到了另外的平台。这是一家传统制造业产业集团牵头的投资平台。这一年,国家为了解决落后产能,实行兼并重组。投资的范围一下子开阔了,视野也更加清晰了,投资了大热的新材料领域。XX烯、X电池、充电桩、MEMS、全部都是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还有很多财务投资项目,环保热带动的各种空气、土壤、水治理等。流程我之前都说过了,我想说的是,很多投资的标的公司都是有背书的,都是当地政府或是相关人士推荐。那一年新三板火爆异常,我们投的一家,直接就是PRE新三板。它的尽调资料,那些XXX村镇的订单堆得满满的。创始人是海归博士,年纪不小,地方政府支持直接从上海迁过去,获得了不少优惠。看得心花怒放。这么低的PE,真是太便宜了。然而,真的就是然而上市以后突然就变脸了。那些订单都不要了,环保之前我以为是一个很热的行业,后来知道,环保项目必须投政府投入的,要么是水治理,要么空气治理有预算!不要想什么土壤治理村村拿钱,每个人出一些,这种永远实现不了的。不是大家拿不起钱,是确实大家觉得没必要。再说锂电池吧,看了那么多项目,石墨烯爆款的那一年,我们尽职调查还接触了很多业内的牛公司,XX电源、LGXX这些。对石墨烯的热情让二级市场也上演了一波激情澎湃的追涨潮。去年听说,我们投的X电池项目,几千万血本无归已经清算了。我想说的是,不是大家是傻瓜,也不是说大家在混日子,因为产业基金都是自己的钱,投了就是要嫁接孵化的,不是赚管理费。但投资就是处处是地雷,这一年见过了巨大的无人机,去广东和苏州的十几家机器人企业调研,接头了了著名的XXKA。而最终不得不承认的是,一个再优秀的企业家,他的能力也是在他的范围圈之内。他不可能很快理解他不懂的行业。特别是传统行业出来的企业家,踏实稳健。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是,你的企业如果体量不够,你真的无法蛇吞象,因为你缺的是嫁接和人员。时至今日,我仍然看好石墨烯,但必须懂得怎么样把握时间赋予你坚持的回报。投资都是一件长期坚持不懈的事情。现在提起任何PREIPO等等,丝毫提不起兴趣。资本都是等价的回报,在大家都能看出来的时候,它已经不便宜了。 3、XX区投资平台:这是我最累的一段日子,一是我能力跟不上领导的各种天马行空的要求,二是没有任何团队支持。甚至是拆台拖后腿。这都是后话。工作的时候,我还是一腔热忱,国企的编制人数就3个,再也没有一个团队4、5个人一起干的日子了。而需要配合的相关财务部门、法务部门这时候就需要沟通协调了。我之前没有在国企工作过,我一直以为上海和其他地方不同,后来发现错太大了。每天除了XX区各种全国最大项目,设立孵化基金、引入创业公司、谈合作基金外。还有下属的已经有些规模却亏损的XX区项目。身处贸易中心,自然要做贸易相关的大平台。而项目的推进却异常的迟缓,报送各股东投资部门上会,之前我只参加过预审会和投决会,而国有企业需要股东单位各上2次,预审会+投决会。之前还要沟通,之后还要修改。然后股东公司会上报集团,兹事体大没有办法。通过以后,签署合同需要反复与律所进行沟通与推敲,每一个流程都要走很久很久。以至于我一年来只做了2个项目。有一个还是退出的。退出的项目也是非常复杂。涉及到国有资产股权退出的必须要公开挂牌,之前要拿到同意国有资产转让的函。无论是措辞、还是交流,让你体会到深深地无助,你有满腔热血,也无人愿意做。做成了是大家的功劳,那么失败了谁去承担这些责任?而且并不是每个人的能力都能适应国家政策的快速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有3个人的团队,却一直是我一个人在东奔西走。
4、某私募基金:只能说路子野,胆子大,*就干,混日子人太多。我在这里认识到了原来资本市场里的很多小道消息,报刊文章都是捕风捉影自我YY。现实中,就是很简单的被骗了,搞不定或者之前什么都不懂,一点尽调没有搞,已经把公司举牌收入囊中了。这里的人,基本都一个样子,只要能做成,买了壳,就要装东西进去,市值管理,并表!这才是你要做的。今天搞这个,明天搞那个。一切为了这个总方针。什么所谓的流程,还不是董事长一个说了算而已。这期间,我从我身边的2位领导身上学了不少,投行做什么?如果一盆烂水果,我也能给你做出来果盘,卖的更贵!VC做什么?找风口,拉投资,做GMV,搞DAU。我有幸打交道的都是资本圈里数一数二的著名公司了,真的学了太多了。人如果善良如果执着做不来的。谈一谈,帮某A+轮融资创业公司做并购。我只能说,投资人其实有时候被绑架了,你投的公司基本都是造假的,而你不得不跟它一起宣传,这样你才能收回投资。而有些看上去确实质朴无华的创始人,其实满嘴谎话,完全另外一张面孔。资本可以让人铤而走险,也可以让人超越一些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