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风投和会计师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更专业,投行也会做一些核查,但是性质上更像是复核而不是基础核查。
投行会核查:
1、制度
比方说收入确认制度。收入确认制度的意思是说,公司卖出去一笔货,在什么情况下公司可以有把握地说“通过卖这笔货我有了一笔收入”。这项制度设定是否正确,是否严格遵照执行,决定了企业账面的收入是否可靠,当然间接的影响到利润。
其他还有一些制度,核查的意义大致类似。
2、财务证据和报表
比方说存货有没有提够跌价准备,大客户有没有变来变去,现金流量健康不健康。还有交易凭证是否真实,存款数量是否真实之类的。
如果是已经快要上市的企业的话,一般纸面上的帐应该都做得四平八稳了,但如果是对财务这一套还不那么熟的企业,是有可能看出问题来的。
3、外部信息
这个是最复杂、最没标准但是也最管用的方法。
比方说和其他可比公司对比,毛利率有没有过高?成本有没有过低?每年生产那么多产品,和原材料采购数量对得上吗?
销售记录上一年多少车,那就可以蹲在工厂门口数数,每天多少车,算一下就知道真假了。蹲点的事情投行和风投都经常干。还有去查电表的,自己的帐和货都很好做,但是如果开工不足的话耗电量是不容易作假的,也是个办法。
大猫针对网络企业的核查方法也属于这一类。
企业任何业务都一定会留下印迹,造假的印迹和真实业务一定会不一样,只要懂行、肯下功夫,要查出漏洞一般也不会很难。
如果以审计的思路,同时以一个可以接近公司的普通人的角度,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来分析:
1、这家公司的管理者有没有动机对外报一个不真实的利润?如果有,那他们期望多报利润还是少报利润?
2、如果有动机多报利润,那么问题一般集中在多做收入和少做成本费用。对于收入,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公开数据进行比对寻找线索,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该公司的人均产值与类似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人均产值进行比对寻找线索。对于成本费用,主要也是通过与类似上市公司进行比对,一方面可以比对成本费用相对于收入的比值,另一方面可以比对人均成本费用。
3、如果有动机少报利润,则很可能少做收入和多做成本费用。对于少做收入,外人一般很难核实,但如果能去企业内部调查,则可以从车间等类似的生产工具(比如互联网企业的机房)中看出一些端倪,与工人或者管理员的闲聊也可以找到一些线索(这个方法对核实是否多做收入同样有效)。对于多做成本费用,也可以采用前述的比对方法来寻找线索。
总之,先分析动机,再根据动机去寻找线索,将线索和结果通过推理联系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是比较高效的核实利润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先分析了动机,在后续的调查过程中很容易有先入为主的思想,这将导致推理过程可能会有纰漏。因此,这个不是一个很严谨的方法,但的确是适合普通人的比较高效的办法。
浏览 123717 | 提问 92